羊水過少(羊水指數AFI ≤5公分)時,醫療監測主要透過超音波定期評估羊水量及胎兒狀況,並密切觀察胎動變化以判斷胎兒健康。治療選項包括:

  • 針對母體疾病治療:若羊水過少是因母體疾病引起,需先治療相關疾病。
  • 增加母體血液循環:建議臥床休息、多喝水或點滴補液,促進子宮胎盤循環,間接增加羊水量,但效果有限。
  • 羊膜腔灌注法:將加溫的生理食鹽水經腹部或陰道注入羊膜腔,直接補充羊水,適用於未足月且羊水過少嚴重者,但需注意感染風險,避免絨毛膜羊膜炎等併發症。
  • 必要時提前分娩:若胎兒狀況不佳或有感染風險,醫師會考慮提前引產或剖腹產,以保障母嬰安全。

目前尚無長期有效的治療方法,臨床上多以監測與支持性治療為主。羊水過少可能與胎兒泌尿系統異常(如尿道阻塞、腎臟發育不全)有關,需進一步評估胎兒結構。隨孕週數增加,胎動監測尤為重要,以防止胎兒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