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偏少(羊水過少)會對胎兒健康造成多方面影響,主要包括:

  • 增加胎兒四肢或關節發育異常的風險,因為羊水量不足限制胎兒活動空間,影響姿勢與正常發育。
  • 胎兒活動空間受限,可能導致胎兒體重無法增加,手腳伸展受阻。
  • 臍帶受壓,影響胎兒血流與氧氣供應,可能引發胎兒窘迫、胎心異常,嚴重時甚至導致胎死宮內。
  • 肺部發育不全,羊水不足會阻礙胎兒肺部正常發育,出生後可能需要呼吸器支持。
  • 增加早產、胎死宮內的風險。
  • 可能與胎兒染色體異常、腎臟發育問題、胎盤功能不良(如胎盤鈣化、血流不足)有關。
  • 過期妊娠(超過42週)也常見羊水量減少。

羊水偏少的監測方法主要是超音波檢查,尤其是羊水指數(Amniotic Fluid Index, AFI)測量:

  • 將子宮分為四個象限,測量每個象限中羊水最大垂直深度,四象限深度加總即為羊水指數。
  • 正常羊水指數範圍約為5-25公分(部分資料為8-24公分),低於5公分即判定為羊水過少。
  • 超音波檢查同時可評估胎兒結構及胎盤狀況,但羊水過少時聲波傳導介質減少,影像可能不清晰。
  • 監測時間點包括懷孕初期(12-13週)、中期(20-24週)、晚期(30週)及產前檢查。

臨床處理與建議:

  • 若羊水過少且孕周已達36-37週,可能考慮提前分娩。
  • 孕婦應多休息、保持適當水分攝取,避免劇烈運動與壓力。
  • 若羊水過少由母體疾病(如妊娠高血壓、糖尿病)引起,需針對疾病治療。
  • 嚴重情況需密切監測胎兒狀況,防止胎兒窘迫及其他併發症。

所以,羊水偏少會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肺部成熟及血液循環,增加早產及胎死風險,透過超音波羊水指數監測是主要的評估方法,並依情況採取適當的醫療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