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習慣與補鈣同時影響結石形成的機制主要涉及尿液中鈣、草酸、尿酸等物質的濃度變化,以及水分攝取和飲食成分的相互作用。

  1. 鈣質攝取與結石形成:
    適量的鈣質攝取對預防結石有正面作用,因為腸道中的鈣可以與草酸結合形成不溶性化合物,減少草酸被吸收進入血液,進而降低尿液中草酸濃度,減少草酸鈣結石的風險。
    但若鈣質攝取過量(超過每日建議1000~1200毫克),尤其是空腹服用鈣片,會使尿鈣濃度過高,增加結石形成的風險。

  2. 草酸與鈣的關係:
    草酸是結石形成的重要成分之一。高草酸食物(如菠菜、甜菜)會增加尿中草酸濃度,但若同時攝取足夠鈣質,草酸會在腸道與鈣結合,減少草酸吸收,降低結石風險。

  3. 水分攝取:
    足夠的水分攝取(每日2000~3000毫升)能稀釋尿液,降低尿中結石成分的濃度,是防止結石形成的關鍵。

  4. 其他飲食因素:

    • 低鈉飲食:過多鹽分會增加尿鈣排泄,促進結石形成,故應避免高鹽加工食品。
    • 動物性蛋白質攝取:過量動物蛋白會增加尿酸排泄,促進尿酸結石形成。
    • 高纖維食物:有助於減少結石形成,可能因促進腸道健康和調節礦物質吸收。
  5. 補鈣時機與形式:
    補鈣應與餐食同時進行,尤其是含草酸食物時,選擇天然鈣來源(如牛奶、豆腐、小魚乾)或餐後服用碳酸鈣、檸檬酸鈣補充劑,有助於鈣質吸收且降低結石風險。

綜合來看,結石形成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適量且正確時機的補鈣配合均衡飲食(低鹽、低草酸、高纖維、足夠水分)能有效降低結石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