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38週後,等待自然產與催生的選擇主要取決於孕婦及胎兒的健康狀況,以及是否出現生產徵兆。以下為兩者的比較與考量重點:

項目 自然產等待 催生
適用情況 母體與胎兒狀況良好,無特殊併發症,且已有產兆(如規律宮縮、落紅) 孕婦或胎兒有風險因素,如過期妊娠(超過預產期)、胎兒過大、胎兒狀況不穩定、母體疾病(子癇前症、高血壓)、足月破水但產程無進展等
產檢頻率 38週起每週產檢一次,密切監測胎兒及母體狀況 同上,且醫師會評估是否需要催生及催生時機
生產風險 可能隨時自然開始生產,需注意產兆如落紅、規律陣痛 催生有助於避免過期妊娠風險,但可能有產程較長或催生失敗的風險
催生方式 不適用 使用催產素等藥物促進宮縮,推進產程
醫療建議 若無剖腹產指徵,建議耐心等待自然產 若超過預產期或有醫療指徵,醫師會建議催生以保障母嬰安全

重要生產徵兆(自然產等待時需注意)

  • 落紅:陰道分泌物帶有少量血絲,表示子宮頸開始開啟。
  • 規律宮縮:陣痛由不規則變規律,約每3-5分鐘一次,持續30-70秒,且疼痛不因走動減輕,伴隨肚子變硬。

催生的常見指徵

  • 過期妊娠(超過40週,尤其42週以上胎盤功能可能退化)
  • 足月破水但無規律宮縮,產程停滯
  • 母體疾病如子癇前症
  • 胎兒狀況不穩定或過大

催生能降低過期妊娠帶來的胎兒缺氧、胎便吸入等風險,並避免母體疾病惡化,但需由醫師評估並安排,以確保安全。

所以,38週後若母嬰狀況良好且已有產兆,通常建議等待自然產;若有醫療指徵或產程停滯,則考慮催生以保障母嬰安全。建議孕婦與醫師密切配合,根據個人狀況做出最適合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