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的居家照護與觀察要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觀察黃疸程度
- 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下觀察寶寶的皮膚顏色,特別是眼白(鞏膜)、臉部、身體及四肢是否有泛黃現象。
- 若黃疸只在臉部,屬輕微;若泛黃範圍擴及腹部以下,可能需要醫療介入如照光治療。
2. 注意寶寶的生理狀況
- 觀察寶寶是否有嘔吐、無精打采、腹瀉、發燒、小便顏色變濃茶色、大便顏色變白等異常症狀,這些可能是病理性黃疸的徵兆,應立即就醫。
- 注意寶寶的吸吮力、活動力是否減弱,嗜睡或不安等變化,若有異常也需就醫。
3. 餵食與排泄
- 出生後應及早餵食並增加餵奶次數,促進膽紅素排泄,確保寶寶一天至少尿濕6片尿布以上。
- 多餵水有助於代謝,保持寶寶皮膚清潔。
4. 環境與照護原則
- 不要將寶寶長時間放在太陽底下或日光燈下曝曬,避免曬傷且效果有限。
- 新生兒出生兩週內不宜放在過暗的房間,應放在光線充足處,方便觀察黃疸變化。
- 注意肚臍及臀部的清潔,避免感染。
5. 何時就醫
- 黃疸範圍擴及腹部以下,或出現上述異常生理現象時,應立即帶寶寶至醫院檢查。
- 醫療上若黃疸嚴重,可能需要照光療法或交換輸血治療。
總結來說,居家照護新生兒黃疸的關鍵是持續觀察黃疸範圍與寶寶的生理狀況,適當餵食促進排泄,避免曝曬,並保持清潔,一旦出現異常症狀應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