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有黃疸病史,寶寶出生後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以預防及及早發現新生兒黃疸,確保寶寶健康:
-
密切觀察黃疸症狀:注意寶寶皮膚、眼白是否變黃,尤其是額頭、胸腹部及四肢的黃疸範圍和深淺。若出現皮膚黃染、小便次數減少(每日少於6-8次)、尿色深、食慾下降、昏睡或活動量減少等症狀,應立即就醫。
-
定期測量膽紅素值:出生後應至少每天測量一次膽紅素,特別是有家族黃疸病史的寶寶,監控膽紅素的變化,必要時接受醫療介入如光療或換血治療。
-
早期且充足餵食:早期母乳或配方奶餵食能促進腸道蠕動,加速膽紅素排出,減少腸道膽紅素再吸收,降低黃疸程度。
-
避免自行用藥:不要讓寶寶服用任何成藥或營養補充品,避免影響膽紅素代謝或引發溶血反應,尤其是蠶豆症寶寶更需謹慎。
-
適當光照治療:若醫師建議,使用波長約430-490nm的藍光照光治療,有助分解皮膚表面膽紅素,促進排出。照光期間應注意寶寶皮膚清潔,防止皮疹及皮膚乾燥。
-
保持環境穩定:維持適宜的室溫,避免寶寶體溫波動,幫助控制黃疸情況。
-
注意皮膚及臀部清潔:照光治療後寶寶可能會有綠色稀便,需勤換尿布並保持臀部清潔,防止感染。
總之,家中有黃疸病史的寶寶出生後,應加強觀察與定期檢查,配合醫療建議進行照護,並在發現異常時及時就醫,確保寶寶安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