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是指嬰兒皮膚及眼白出現黃色,主要因為體內膽紅素累積所致。黃疸分為生理性與病理性兩種,生理性黃疸通常在出生後3-5天達到高峰,7-10天內逐漸消退;而病理性黃疸則較嚴重,需特別注意。

新生兒黃疸的危險徵兆包括:

  • 黃疸在出生24小時內出現,且總膽紅素值每天增加超過5 mg/dl。
  • 嬰兒皮膚及眼白持續且逐漸泛黃,且黃疸範圍從臉部擴散到胸部、腹部、四肢。
  • 嬰兒出現軟弱、倦怠、昏睡、難以喚醒。
  • 食慾減退、吸吮力變差、餵食不良。
  • 嘔吐、腹部脹硬。
  • 體溫不穩定。
  • 不安、哭聲尖銳。
  • 四肢僵硬、抽筋,甚至眼球運動異常、脊柱呈拱形。
  • 小便次數減少(每日少於6-8次)、尿液顏色深(深褐色或深色尿液)。
  • 嬰兒體重無法增加或減輕。

這些症狀可能表示病理性黃疸,可能由血型不合、肝臟疾病、感染或藥物等因素引起,嚴重時可能導致腦性麻痺或死亡。

何時需立即就醫:

  • 黃疸在出生24小時內即出現。
  • 黃疸迅速加重,皮膚及眼白黃染範圍擴大。
  • 嬰兒出現上述危險徵兆,如昏睡難醒、餵食困難、抽筋或異常哭聲。
  • 尿液顏色異常且小便次數明顯減少。
  • 體重不增反減。

若發現以上情況,應立即帶寶寶至醫院接受評估與治療,以避免嚴重併發症。

總結來說,家長應密切觀察新生兒黃疸的變化,特別是黃疸出現時間、範圍及嬰兒的精神狀態、餵食情況及排尿狀況,及早發現異常並就醫是保障寶寶健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