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的早期觀察指標與症狀辨識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膚色變化:黃疸通常由臉部開始出現,隨著嚴重程度增加,黃疸會由臉部擴散至軀幹,甚至到達腿部,膚色會逐漸變深黃。在光線充足的白光下,用指頭輕壓寶寶皮膚觀察膚色變化,是家長常用的初步判斷方法。

  • 黃疸範圍與速度:若黃疸迅速由臉部擴散至胸部、腹部,或出生24小時內即出現黃疸,或黃疸持續超過1-2週(足月兒)或2-3週(早產兒),則可能為病理性黃疸,需盡速就醫。

  • 生理症狀:病理性黃疸可能伴隨嘔吐、臉色蒼白、活力下降、食慾不振、腹瀉、發燒、小便顏色變濃茶色、大便顏色變白等症狀。

  • 神經系統症狀:若出現嗜睡、尖銳哭聲、無力、不安、活動張力過強、痙攣、呼吸不規則等症狀,表示黃疸可能已影響神經系統,需立即就醫。

  • 使用黃疸辨識卡:部分醫療機構提供「新生兒黃疸辨識卡」,家長可在日光燈下按壓寶寶額頭皮膚,對照色卡判斷黃疸程度,作為早期篩檢工具。

  • 治療指標:若黃疸指數過高,醫師會評估是否需要照光治療或換血治療。照光治療利用藍光分解膽紅素,幫助排出體外,通常安全有效。

總結來說,家長應密切觀察寶寶皮膚黃疸的範圍與變化速度,並注意是否有上述生理及神經系統異常症狀,若有異常應立即就醫,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