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黃疸期間的日常照護與飲食建議如下:

1. 日常照護重點

  • 觀察黃疸範圍與程度:黃疸通常由臉部開始,逐漸擴散至軀幹、四肢,嚴重時會影響手掌、腳掌。若黃疸範圍擴大或皮膚顏色加深,應及時就醫。
  • 照光治療:目前最常用的治療方式是藍光照光,波長約425-490nm,能改變膽紅素結構,促進其排出。寶寶皮膚需完全暴露於光源下,且不可自行用日光或日光燈替代。
  • 注意寶寶狀態:包括小便次數(每日6-8次以上)、尿色、食慾(吸吮時間、奶量)、精神狀態(是否昏睡難叫醒)等,若異常應盡速就醫。
  • 避免自行換血治療:換血治療為侵入性且有風險,僅在醫師評估必要時進行。

2. 飲食建議

  • 持續哺餵母乳:母乳餵養的寶寶出現黃疸是常見且多屬生理性,黃疸指數在安全範圍(小於15-17 mg/dL)時,應繼續哺餵母乳並配合醫療指導。
  • 必要時調整餵食方式:若膽紅素過高,醫師可能建議暫時以母乳加配方奶,或完全改用配方奶,並配合照光治療。
  • 保持寶寶充分水分攝取:充足的奶量有助於促進排尿排便,加速膽紅素代謝。

3. 何時需特別注意

  • 出生24小時內即出現黃疸
  • 膽紅素升高速度過快(一天超過5 mg/dL)
  • 膽紅素值高於15 mg/dL
  • 黃疸持續超過2週
  • 伴隨食慾不振、精神不佳等症狀

這些情況可能為病理性黃疸,需進一步檢查與治療。


總結來說,寶寶黃疸期間應密切觀察黃疸範圍與寶寶狀況,配合醫師指示進行照光治療,持續哺餵母乳或依醫囑調整餵食方式,確保寶寶充分水分與營養攝取,並在異常狀況下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