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飲食與乳汁分泌的科學原理主要涉及母體的營養攝取與內分泌激素調控兩大方面。
乳汁分泌的科學原理
乳汁分泌是由產後腦下垂體分泌的兩種主要激素調控:
-
泌乳激素(Prolactin):刺激乳腺中的泌乳細胞製造乳汁。當乳汁被嬰兒吸吮或擠出後,泌乳激素會透過血液傳送到乳房,促使乳汁持續生成。
-
催產素(Oxytocin):當嬰兒吸吮乳頭時,刺激催產素分泌,催產素使乳腺周圍的肌肉細胞收縮,幫助乳汁從乳腺流出,這個過程稱為「催產反射」或「噴乳反射」。
泌乳激素的分泌在夜間尤其活躍,因此夜間哺乳有助於增加乳汁量。
哺乳期飲食的科學原理
哺乳期的飲食需均衡且營養充足,以支持乳汁的生成與母體的恢復:
-
熱量需求增加:哺乳期每日熱量需求約增加500大卡,因泌乳過程消耗大量能量。
-
蛋白質攝取:每日需增加約15公克蛋白質,且應以高生理價值蛋白質為主,如牛奶、蛋、肉類、海鮮等,搭配植物性蛋白質(豆製品)以促進乳汁中蛋白質的合成。
-
鈣質與維生素D:哺乳期需足夠鈣質(約1000毫克/日)以滿足嬰兒骨骼發育及母體需求,維生素D有助於鈣質吸收。含鈣豐富的食物包括牛奶、小魚干、蝦米、牡蠣、海藻、黑芝麻及豆腐等。
-
其他營養素:母乳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及免疫成分,這些成分均來自母親的循環系統和飲食,故均衡飲食對維持母乳品質至關重要。
總結
哺乳期乳汁分泌是由泌乳激素促進乳汁生成,催產素促進乳汁排出,且頻繁哺乳刺激激素分泌,促進乳汁產量。飲食方面,充足的熱量、蛋白質、鈣質及維生素D攝取,能支持乳汁的持續分泌及母體健康,避免營養不足影響泌乳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