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分泌的內分泌機制與哺乳期的生理調節,主要涉及兩種關鍵荷爾蒙:泌乳素(Prolactin)與催產素(Oxytocin)。這兩種荷爾蒙共同作用,確保母親能持續分泌足夠的母乳,並讓寶寶順利獲得營養。
內分泌機制
1. 泌乳素(Prolactin)
- 分泌來源:由腦下垂體前葉分泌。
- 刺激來源:嬰兒吸吮乳頭時,神經訊號經由脊髓傳遞至大腦,刺激腦下垂體分泌泌乳素。
- 主要作用:泌乳素經血液循環到達乳房,刺激乳腺細胞製造母乳。
- 分泌時機:夜間泌乳素濃度較高,夜間哺乳有助於維持奶水充足。
2. 催產素(Oxytocin)
- 分泌來源:由腦下垂體後葉分泌。
- 刺激來源:嬰兒吸吮乳頭時,神經訊號傳遞至大腦,引發催產素分泌。
- 主要作用:催產素促使乳腺泡周圍肌肉收縮,將乳汁從乳腺泡擠壓至輸乳管,並使輸乳管開口擴張,讓乳汁順利流出,此現象稱為「噴乳反射」或「催產素反射」。
哺乳期的生理調節
- 供需平衡機制:哺乳期進入第三階段後,母乳分泌量主要由「腺體自我調控」決定。乳腺會根據乳汁被移出的量,自動調整分泌量,逐漸達到供需平衡。
- 頻繁哺乳的重要性:乳汁中含有抑制乳汁製造的「泌乳回饋抑制因子」,因此頻繁且有效的移出乳汁,有助於維持奶水充足。
- 荷爾蒙協同作用:泌乳素負責乳汁製造,催產素負責乳汁排出,兩者相輔相成,確保寶寶能獲得足夠奶水。
母乳分泌的生理特點
- 營養成分:母乳中的蛋白質易於消化吸收,碳水化合物以乳糖為主,有助於腦部發育與鈣質吸收,並維持腸道酸性環境,抑制病菌生長。
- 夜間哺乳:夜間泌乳素分泌較多,夜間哺乳有助於維持奶水充足。
總結
母乳分泌的內分泌機制與哺乳期的生理調節,主要依賴泌乳素與催產素的協同作用。嬰兒吸吮刺激神經訊號傳遞至大腦,引發荷爾蒙分泌,進而調節乳汁製造與排出。哺乳期進入供需平衡階段後,乳腺會根據乳汁移出量自動調整分泌量,確保寶寶獲得足夠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