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厭奶期的成因與應對策略如下:

成因

寶寶厭奶期多發生在3至6個月大,屬於正常的生理階段,主要原因包括:

  • 認知發育迅速,分心貪玩:寶寶對外界環境充滿好奇,容易被周圍事物吸引,導致不專心喝奶。
  • 生長速度減緩:此時寶寶的生長速度趨緩,對營養需求下降,生理性調整進食量。
  • 長牙不適:牙齦癢痛使寶寶偏好咬東西,減少吸吮奶量。
  • 口味改變:奶粉配方或母乳味道的變化可能使寶寶拒絕喝奶。
  • 病理因素:如胃食道逆流等疾病也可能引起厭奶。
  • 餵食環境改變:環境嘈雜或不適合餵食也會影響寶寶的進食意願。

應對策略

面對寶寶厭奶期,家長可採取以下方法:

  • 不強迫餵食:避免強迫寶寶喝完奶,尊重寶寶的意願,防止造成恐懼或反感。
  • 定時不定量餵食:保持固定餵奶時間,但奶量依寶寶需求調整,確保24小時內攝取足夠奶量(約每公斤體重80~100毫升)。
  • 改善餵食環境:選擇安靜、燈光柔和的空間,減少干擾,讓寶寶專心喝奶。
  • 消耗體力增加飢餓感:透過遊戲或按摩幫助寶寶消耗體力,提升食慾。
  • 少量多餐:將奶量分成多次少量餵食,減輕寶寶負擔。
  • 調整餵食方式:嘗試不同奶嘴或餵奶姿勢,找到寶寶喜歡的方式。
  • 逐步換奶:若需更換奶粉,應逐步混合新舊奶粉,避免口味突變引起拒絕。
  • 觀察成長曲線與健康狀況:定期健康檢查,確保寶寶成長正常,排除病理因素。

這些策略有助於寶寶順利度過厭奶期,家長可依寶寶狀況靈活調整餵食方式,保持耐心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