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骨質疏鬆症的發生率相對較低,但仍不可忽視。根據台灣資料,產後因大量哺乳導致骨質疏鬆症的發生率約為百萬分之5,每年約有30至50名產後婦女受影響。另一項研究指出,產後6個月內骨質疏鬆症(T值 ≤ −2.5)的發病率約為1.21%,骨量減少的比例則更高,達10.97%。
高風險族群主要包括:
- 身材嬌小、體重過輕、骨骼纖細的婦女,這類體質較易因哺乳期間大量鈣質流失而發生骨質疏鬆。
- 哺乳時間長(約6個月以上),因哺乳期間每日約有200至400毫克鈣質流失,平均每月骨質流失速度是一般婦女的10倍以上。
- 鈣和維生素D攝取不足,日照時間不足及運動量不足者也屬高風險。
- 超過6個月經未復潮的產後婦女,可能因激素變化影響骨質健康。
- 有骨質疏鬆家族史或早期停經(45歲以前)婦女,骨折風險較高。
為預防產後骨質疏鬆,建議孕期及產後婦女多攝取高鈣食物,適量補充維生素D,並保持適當運動,若出現下背痛或身高縮水等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
產後骨質疏鬆症發生率與高風險族群總結表
項目 | 說明 |
---|---|
發生率 | 約百萬分之5(台灣資料),產後6月內約1.21%骨質疏鬆 |
高風險族群 | 身材嬌小、體重過輕、骨骼纖細婦女 |
哺乳時間長(6個月以上) | |
鈣、維生素D攝取不足,日照及運動不足 | |
超過6個月經未復潮 | |
家族有骨質疏鬆史或45歲前停經婦女 | |
預防建議 | 多攝取高鈣食物、補充維生素D、適度運動、及早檢查症狀 |
以上資訊有助於提高產後婦女對骨質健康的警覺,及早採取預防措施,降低骨質疏鬆及骨折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