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對骨質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鈣質流失增加及骨質密度暫時下降,但多數情況下骨質會在斷奶後恢復。
- 鈣質流失增加:哺乳期間,母體每天約有200至400毫克的鈣質透過母乳流向嬰兒,骨質流失速度約為一般婦女的10倍,平均每月流失1至3%,因此哺乳婦女較易出現骨質流失甚至骨折風險增加。
- 骨質密度變化:懷孕和哺乳期間骨質密度會降低,屬正常生理現象,骨密度通常會在斷奶後恢復。極少數產後婦女會發生嚴重骨質疏鬆症,導致骨折,這些個案多與身材嬌小、體重過輕有關。
- 雌激素影響:懷孕時雌激素水平高,有助骨骼健康;哺乳期間雌激素下降,可能加速骨質流失,但這種影響多為暫時性。
鈣質補充建議:
- 哺乳婦女應額外增加約500毫克的鈣質攝取,以補充流失的鈣。
- 建議多攝取富含鈣質的食物,如牛奶、乳酪、小魚乾、海藻類等。
- 同時增加維生素D和維生素C的攝取,有助於鈣質吸收與利用。維生素D促進小腸吸收鈣,維生素C則有助於形成有利於鈣吸收的酸性環境。
- 若飲食中鈣質攝取不足,尤其是素食者,則可考慮補充鈣劑,但一般飲食均衡者不必強制補充。
綜合以上,哺乳期間骨質流失是正常現象,但透過均衡飲食、多攝取高鈣食物及維生素D、C,可以有效減少骨質流失風險,並促進骨質恢復。若有骨質疏鬆症狀或高風險因素,應及早就醫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