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女性身高變化的心理與生理因素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探討:
生理因素
-
懷孕期間關節鬆弛素分泌增加
懷孕時,體內會分泌一種稱為「鬆弛素」的激素,這種激素能使關節和韌帶變得較為鬆弛,尤其是骨盆周圍的關節。這種關節間距的加寬,有時會導致女性在懷孕期間或產後身高略微增加的現象,有案例顯示女性每懷孕一次身高可增加約2公分,且不會回縮。 -
產後骨質疏鬆與身高縮水
產後哺乳期間,母體鈣質流失加劇,可能導致骨質疏鬆,嚴重時會造成骨折,進而引起身高縮水的情況。雖然產後骨鬆症較為罕見,但因哺乳導致的鈣質流失速度是一般女性的10倍以上,若補鈣不足,骨骼密度降低,可能造成脊椎壓縮性骨折,導致身高減少。 -
體組成變化
產後女性的體組成會因妊娠食慾變化及哺乳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這些變化間接影響骨骼健康與身體狀態,但目前相關研究較少直接探討身高變化。
心理因素
-
產後心理調適與身體感知
產後婦女在心理上經歷角色轉變(從人妻到人母),生活秩序改變,可能會影響她們對自身身體的感知和接受度。心理狀態如焦慮、疲憊、依賴性增加,可能影響產後活動量及身體復原,間接影響骨骼健康。 -
情緒與生活習慣的影響
產後婦女情緒較為波動,睡眠與飲食習慣改變,這些因素可能影響體內激素平衡及營養吸收,進而影響骨骼健康與身高維持。
綜合來看,產後女性身高的變化主要是生理因素(如懷孕激素影響關節間距、產後骨質疏鬆)所致,而心理因素則透過影響生活習慣與身體活動,間接影響骨骼健康與身高變化。產後婦女應注意營養補充(特別是鈣質)、適度運動及心理調適,以維持骨骼健康與身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