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飲食中,蛋白質與鈣質的來源與重要性如下:
蛋白質的重要性與來源
- 重要性:孕期蛋白質需求增加,尤其從懷孕第二期起,每日需額外增加約10公克蛋白質,以支持胎兒組織生長與母體變化。哺乳期間蛋白質需求更高,建議每日增加約15公克。
- 來源:
- 高生物價蛋白質(High Biological Value, HBV)應佔蛋白質來源的一半以上,這類蛋白質含有完整必需胺基酸,利於胎兒發育。
- 具代表性的高生物價蛋白質食物包括:奶類製品(牛奶、優酪乳、乳酪)、豆製品(豆漿、豆腐、豆干)、魚、蛋、肉類。
- 建議避免攝取重金屬含量較高的大型魚類(如鯊魚、旗魚等),可選擇小型魚類以降低風險。
鈣質的重要性與來源
- 重要性:
- 鈣質對孕婦及胎兒都非常重要,主要功能包括促進骨骼發育、神經傳導、肌肉收縮及血液凝固。
- 孕婦若鈣質攝取不足,可能導致肌肉痙攣、情緒不穩、骨質疏鬆,且影響胎兒骨骼與牙齒的正常發育,尤其在孕晚期更需充足鈣質。
- 來源:
- 乳製品:牛奶、奶粉、優酪乳、乳酪等,每日建議攝取1~2杯乳製品,可補充約240~480毫克鈣質。
- 海鮮類:蝦米、小魚乾、蝦皮等含豐富鈣質,但需連骨殼一起食用才能有效攝取。
- 豆類及豆製品:黃豆本身含鈣量高,豆腐、豆干等豆製品因製程中添加含鈣鹽滷,也是良好鈣質來源。
- 其他:黑芝麻、地瓜葉等也含有豐富鈣質。
- 補充建議:
- 孕期每日鈣質參考攝取量約1000毫克,但實際攝取常不足,建議額外補充500~700毫克。
總結
營養素 | 重要性 | 主要食物來源 | 補充建議 |
---|---|---|---|
蛋白質 | 支持胎兒組織生長與母體變化,需增加攝取量 | 奶類、豆製品、魚、蛋、肉 | 懷孕第二期起每日增加10公克,哺乳期增加15公克 |
鈣質 | 骨骼發育、神經與肌肉功能,防止孕婦骨質疏鬆 | 乳製品、海鮮(蝦米、小魚乾)、豆製品、黑芝麻、地瓜葉 | 每日約1000毫克,建議額外補充500~700毫克 |
孕婦應均衡攝取上述蛋白質與鈣質來源,確保自身及胎兒健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