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歲幼兒的數學能力發展可分為幾個明顯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特定的認知重點與能力表現,以下為詳細解析:

年齡階段 數學能力發展重點 具體表現與能力
0-1歲 分類與大小的初步認知 開始感受事件順序(如搖籃曲結束就睡覺),嘗試分類物品(玩具與奶嘴分開),會挑選較大塊的物品,展現初步的大小比較能力。
1-2歲 數字與數量的初步感知與比較 能用手指表示年齡,模仿說數字,理解「大」「小」「多」「少」的概念,開始配對形狀(如圓形積木放入圓形洞)。
3歲 數數能力啟蒙與基本加減概念 能按順序數到5甚至10,開始理解數字代表的數量,對3以內的加減有初步感知(例如糖果被拿走後剩下多少),對排列和順序產生興趣。
4歲 數字認識與數量關係理解 能數到10甚至更多,認識至少5個數字,嘗試書寫數字,開始理解不同方式得到相同數量的現象,能比較物品長短並排序。
5-6歲 數列配對與排序能力提升 能進行數列配對與排序,理解數字間的關係,開始接觸更複雜的數學遊戲與活動,培養數感能力。
6-7歲 進入學齡前期,邏輯思考初步建立 進入皮亞傑所說的「前運思期」末期,開始具備初步的邏輯思考能力,能理解簡單的數學運算與概念,為小學數學學習打下基礎。

補充說明

  • 數學能力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從感知大小、分類、比較,到數數、認數字,再到理解數量關係與排序。
  • 這個階段的學習多透過遊戲、生活經驗與親子互動來進行,讓孩子在自然情境中建立數學概念。
  • 3歲至6歲是數感啟蒙的黃金期,適合透過數字遊戲、積木排序、簡單加減操作等活動來培養。

以上解析有助於家長和教育者了解幼兒在不同年齡階段的數學能力發展,並針對性地提供適合的學習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