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睡眠環境的溫度與睡窩透氣性對寶寶的睡眠品質和安全性有密切關係,主要可從以下幾點說明:
-
適宜的睡眠環境溫度
寶寶的睡眠環境建議保持在攝氏19–21度之間,這是歐美的普遍建議,因為較涼爽的環境有助於寶寶體溫自然下降,促進深層睡眠,並降低新生兒猝死症(SIDS)的風險。
在台灣等亞熱帶地區,因氣候較熱,家長普遍難以接受這麼低的溫度,建議至少不要超過24–25度。 -
穿著與溫度調控
寶寶穿著過多或睡眠環境過熱,會干擾體溫調節機制,導致寶寶睡眠不安穩。建議穿著一件式睡衣加薄防踢被,依環境溫度調整衣物厚度。 -
睡窩透氣性的重要性
睡窩的透氣性直接影響空氣流通與熱氣散發。透氣性好的床墊(如彈簧床墊)能促進空氣流動,保持床墊乾爽,幫助寶寶散熱,減少流汗與悶熱感。相反,透氣性差的材質(如乳膠床墊)在高溫環境下容易積熱,可能讓寶寶感到不適。 -
室內空氣流通
即使室溫適中,若房間通風不良,空氣悶熱仍會讓寶寶流汗、睡眠不安。建議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定時開窗或使用風扇、空調(風量不可直接吹向寶寶)來促進空氣循環。
綜合來看,寶寶睡眠環境的溫度控制與睡窩的透氣性相輔相成,良好的透氣性有助於熱氣散發,維持適宜的體感溫度,避免過熱,從而促進寶寶安全且舒適的睡眠。因此,家長在打造寶寶睡眠環境時,應同時注意室溫調控、穿著適度、選擇透氣床墊及保持室內空氣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