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洗腎患者的營養需求與營養針使用策略

長期洗腎患者的營養需求

長期洗腎(透析)患者因腎功能喪失,營養代謝與一般民眾不同,需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 足夠的蛋白質攝取:洗腎過程中會流失蛋白質,因此建議每日蛋白質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1.0~1.2公克,其中50~70%應來自高生理價值的蛋白質(如蛋、豆製品、魚肉、肉類)。
  • 足夠的熱量攝取:每日熱量建議為每公斤體重25~35大卡,以維持體力、減少蛋白質分解,並避免營養不良。
  • 控制磷、鈉、鉀攝取:洗腎患者需嚴格控制血磷、血鈉、血鉀,避免高磷、高鈉、高鉀飲食,以減少併發症風險。
  • 補充維生素與微量元素:洗腎會流失水溶性維生素(如B1、B6、B12、葉酸)及微量元素,建議適度補充。
  • 低升糖指數(GI)飲食:選擇低GI食物有助於血糖控制。
  • 優質脂肪與Omega-3:適度補充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心血管健康。

營養針使用策略

當患者因食慾不佳、吞嚥困難或腸胃道不適,無法經口攝取足夠營養時,可考慮以下營養補充方式:

  • 口服營養補充品:選擇專為腎臟病患設計的營養品,成分應為低磷、低鈉、低鉀、低GI,並含有足夠蛋白質與熱量。
  • 腸道營養(管灌飲食):若患者無法經口進食,可考慮鼻胃管灌食,提供均衡營養。
  • 靜脈營養補充(營養針):
    • 當口服與腸道營養皆無法滿足需求時,可考慮靜脈營養補充。
    • 靜脈營養針應含有三大營養素(醣類、脂肪、胺基酸),部分新型營養針還添加魚油,有助於保護心血管。
    • 靜脈營養針通常水分含量較高,需注意患者體液平衡,避免體液過多。
    • 靜脈營養針目前多為自費項目,且只能提供約一餐的熱量,因此應作為輔助而非主要營養來源。

營養狀態評估

  • 建議每1~3個月評估體重、血清白蛋白,每3~4個月接受飲食評估。
  • 若發現熱量、蛋白質或營養素攝取不足,應增加評估頻率,並考慮使用營養補充品或營養針。

結語

長期洗腎患者的營養管理至關重要,應以經口飲食為主,必要時輔以營養補充品或營養針,並定期評估營養狀態,以維持良好生活品質與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