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食物過敏風險與預防
哺乳期母親的飲食與寶寶的過敏風險密切相關,但近年來的研究已更新許多過去的觀念。以下是根據最新證據整理的重點:
哺乳期母親飲食與寶寶過敏風險
- 一般建議:除非母親本身對某種食物過敏,否則不建議刻意避免高致敏性食物(如牛奶、雞蛋、大豆、小麥、堅果、魚、貝類等)。母乳本身具有保護作用,能降低寶寶過敏的風險。
- 例外情況:若寶寶出現疑似食物過敏症狀(如皮疹、腹瀉、血絲便等),母親可考慮暫停攝取常見過敏原(如牛奶、雞蛋、大豆、小麥等)至少2~3週,觀察寶寶症狀是否改善。
- 飲食記錄:建議母親記錄每日飲食與寶寶的反應,有助於找出可能的過敏原。
常見過敏原食物
- 牛奶及其製品
- 雞蛋
- 大豆
- 小麥(含麩質穀物)
- 堅果類(花生、核桃等)
- 帶殼海鮮(蝦、蟹等)
- 魚類
- 芝麻
- 芒果
寶寶過敏的處理與預防
- 母乳哺餵:母乳是預防寶寶過敏的最佳選擇,能提供免疫球蛋白(IgA)等保護因子,降低過敏風險。
- 副食品添加:4~6個月開始添加副食品,建議由致敏性低的食物開始,每次只添加一種新食物,觀察3~5天再添加下一種。
- 避免過度限制:除非有明確證據顯示某種食物導致寶寶過敏,否則不建議全面限制母親飲食,以免影響營養均衡。
注意事項
- 若寶寶持續出現過敏症狀,建議尋求醫療專業協助,進行適當診斷與處置。
- 哺乳期母親應避免吸煙及接觸二手煙,保持居家環境清潔,減少過敏原暴露。
所以,哺乳期母親不需要刻意避免高致敏性食物,除非寶寶有明確過敏反應。母乳哺餵是預防寶寶過敏的最佳方式,同時注意觀察寶寶對食物的反應,必要時可進行飲食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