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中的食物成分對寶寶的過敏反應有雙向影響,既可能引發過敏,也可能降低過敏風險,主要機制和成分如下:

  • 過敏原傳遞:母親攝入的食物蛋白(如牛奶中的酪蛋白、α乳球蛋白和β乳球蛋白)可通過母乳傳遞給嬰兒,導致嬰兒接觸過敏原,進而引發食物過敏反應。研究顯示,母親單次攝入牛奶後,乳汁中β乳球蛋白可持續存在長達7天,若嬰兒對牛奶蛋白過敏,母親需避免攝入牛奶及乳製品,並補充鈣劑以維持營養。

  • 免疫保護成分:母乳含有豐富的免疫球蛋白(特別是IgA),這些抗體能幫助寶寶抵抗腸道中的病原體和過敏原,降低過敏發生率。嬰兒自身腸道免疫尚未成熟,無法分泌足夠IgA,母乳提供的IgA對減少皮疹、濕疹及喘鳴等過敏症狀有明顯保護作用。

  • 人乳寡醣(HMOs):母乳中特有的複雜糖分子人乳寡醣無法被嬰兒消化,但能促進腸道有益菌群生長,這些菌群對過敏性疾病的發生有關鍵影響。研究指出,母乳中人乳寡醣的組合可能有助於減少嬰兒食物敏感,這是配方奶粉中缺乏的成分。

  • 飲食調整與過敏緩解:若嬰兒因母乳中食物成分過敏,母親戒食相關過敏食物2至4週後,嬰兒過敏症狀通常會有所緩解;若症狀未改善且嚴重,可能需考慮特殊配方奶粉替代。

綜合來看,母乳中的食物成分既可能成為過敏原來源,也含有多種免疫調節物質,有助於寶寶免疫系統發育和過敏風險降低。母乳餵哺仍是降低嬰兒過敏發生的最佳方式,但對於已知過敏的嬰兒,母親適當調整飲食可有效減少過敏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