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裂癒合期間的護理與復健建議主要包括:適當固定與保護骨折部位、控制疼痛與腫脹、維持鄰近關節活動、逐步進行復健運動、均衡營養攝取及充足休息。
具體建議如下:
-
固定與保護
骨裂初期需透過石膏、夾板或手術內固定(如鋼板、螺絲、髓內釘)來穩定骨折部位,確保骨頭對位並促進癒合。固定期間避免骨折部位過度活動,以免影響癒合。 -
控制疼痛與腫脹
骨裂初期(1-2週)可使用冰敷(每次約15分鐘,多次使用)、抬高患肢、藥物止痛等方法減輕腫脹與疼痛。 -
維持鄰近關節活動與肌力
在骨裂初期,避免骨折部位活動,但可進行鄰近未受傷關節的活動與等長收縮運動(肌肉收縮但不移動關節),以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 -
逐步復健運動
骨折癒合中期(約2-6週後)開始進行被動關節運動、軟組織按摩,逐漸增加肌力訓練與協調性訓練。恢復期(6週以上)可進行負重訓練、行走、爬樓梯、彈力帶強化運動等,所有復健運動應在醫療人員指導下進行,避免過度疼痛。 -
營養補充
骨裂癒合需要充足的營養支持,特別是蛋白質、鈣質、維生素D與維生素C。建議多攝取乳製品、綠葉蔬菜、魚類、蛋類、豆製品及水果蔬菜,並適度曬太陽促進維生素D合成。 -
充足休息與避免刺激物
充分休息有助於骨折癒合,避免過度勞累及刺激性物質(如咖啡、濃茶、抽煙、喝酒),以免延長癒合時間。 -
傷口護理(若有手術)
手術後需保持傷口乾燥清潔,定期消毒換藥,遵醫囑回診拆線,防止感染。
綜合以上,骨裂癒合期間的護理與復健應遵循醫師指導,分階段進行保護、控制症狀、維持肌力與關節活動,並搭配營養與休息,促進骨頭順利癒合與功能恢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