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骨裂後可能的併發症包括:
- 生長板損傷:兒童骨骼兩端有生長板,負責骨骼長度與形狀的發育。若骨裂波及生長板,可能導致骨骼彎曲、手腳長短不一、關節變形,甚至生長停止或畸形。
- 癒合不良與變形:如手肘骨折可能出現癒合不良或內翻變形,股骨頭骨折則易發生癒合不良及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 過度生長:骨折癒合時受到刺激,可能導致患肢過度生長,比正常肢體長1-1.5公分,尤其常見於股骨骨折。
- 神經或血管損傷:骨折可能壓迫或損傷周圍神經與血管,若未及時處理,可能造成組織壞死或功能喪失。
- 肌肉萎縮與關節僵硬:長時間石膏固定可能導致肌肉萎縮、關節活動度下降。
- 感染風險:手術固定時,尤其是鋼板螺絲固定,傷口較大,感染風險較高;骨髓內釘手術切口較小,感染率較低。
預防措施包括:
- 及時且適當治療:骨折後應由專業醫師評估,尤其是生長板受損需密切追蹤,避免延誤造成永久性後遺症。
- 適當固定與護理:石膏固定期間避免石膏破損、沾濕,並注意患部血液循環(如發紫、蒼白、腫脹)。
- 適度活動與復健:石膏拆除後應逐步進行被動及主動關節活動,促進血液循環與肌肉恢復,避免肌肉萎縮與關節僵硬。
- 避免過度負重與激烈運動:內固定物拔除後一個月內避免激烈跑跳,減少再次受傷風險。
- 定期追蹤檢查:尤其是生長板骨折,需半年至一年持續追蹤,評估骨骼生長情況,必要時進行矯正。
- 預防跌倒與外傷:兒童遊戲環境應安全,避免高風險活動導致骨折。
所以,兒童骨裂後的併發症多與生長板損傷、癒合不良及神經血管損傷有關,預防重點在於及時診治、良好固定護理、適當復健及持續追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