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復位術是一種用來治療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症(BPPV,俗稱耳石症)的物理性治療方法。此術透過醫師協助患者轉動頭部,利用重力將脫落到半規管內的耳石(內耳中協助平衡的碳酸鈣晶體)移回原本的橢圓囊位置,從而停止引起眩暈的症狀。

治療過程說明

  1. 診斷:醫師會先透過平衡功能檢查(如Dix-Hallpike測試)判斷耳石脫落的位置及方向,觀察患者頭部轉動時是否誘發眩暈及眼震。
  2. 復位操作:根據耳石脫落的半規管位置,醫師會指導患者依序轉動頭部及身體,常見的有右側後半規管耳石復位術,包含坐姿轉頭45度、快速躺下並保持特定頭部角度等步驟,每個姿勢維持約1分鐘。
  3. 治療次數:通常一次復位術即可明顯改善症狀,約70-90%的患者在1至3次治療後症狀大幅減輕或消失。

治療效果

  • 成功率高,約80%以上患者可獲得明顯改善。
  • 若未治療,耳石可能自行復位或被吸收,但過程中可能持續有眩暈、噁心等不適,且復發率高。
  • 復發率約15-30%,一年內約18%,三年內約30%。

治療後注意事項

  • 復位後至少靜坐半小時,避免劇烈頭部動作,以防耳石再次脫落。
  • 睡覺時抬高床頭約45度,避免低頭、搖頭、跳躍等劇烈運動,持續約3天至半個月。
  • 建議補充維生素D與鈣,有助於預防復發。
  • 若症狀復發,應及時回診再次接受復位術。

所以,耳石復位術是一種安全、非侵入性的物理治療,透過特定頭部及身體姿勢的調整,幫助耳石回到正常位置,快速緩解因耳石脫落引起的眩暈症狀,且治療效果良好,復發時可重複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