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脫落的好發族群
- 女性:女性發生耳石脫落的機率明顯高於男性,台灣統計資料顯示約為男性的兩倍,這可能與骨質疏鬆及鈣離子代謝有關。
- 年長者:隨著年齡增長,耳石脫落的發生率上升,尤其50歲以上族群更為常見,甚至有研究指出都市老年人約有9%有未經診斷的耳石脫落症狀。
- 骨質疏鬆或維生素D缺乏者:骨質疏鬆、缺鈣或維生素D不足,會影響耳石器官內的鈣離子平衡,增加耳石脫落風險。
- 三高族群: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患者也較易發生耳石脫落。
- 頭部外傷或手術後:曾因車禍、跌倒、運動傷害或耳部手術導致頭部外傷者,風險較高。
- 特定運動族群:喜歡瑜珈、懸吊等頭部大動作運動者,也可能因姿勢劇烈變化誘發耳石脫落。
常見誘因
- 自然老化(退化):內耳結構隨年齡退化,耳石容易脫落。
- 頭部外傷:包括車禍、跌倒、運動傷害等外力撞擊,或醫源性(如手術)損傷。
- 內耳疾病:如梅尼爾氏症、前庭神經炎、慢性中耳炎等,可能影響耳石穩定性。
- 偏頭痛與缺氧:偏頭痛患者及長期缺氧狀態(如睡眠呼吸中止)也可能誘發。
- 藥物影響:部分抗生素、抗癌藥、阿斯匹靈等藥物可能導致神經中毒,間接引發耳石症。
- 生活型態與壓力:睡眠不足、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可能增加反覆發作風險。
- 營養缺乏:鈣、維生素D、維生素B群缺乏,可能影響耳石健康。
小結
耳石脫落(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BPPV)好發於女性、年長者、骨質疏鬆或營養缺乏者,以及有頭部外傷或內耳疾病病史的族群。常見誘因包括老化、外傷、內耳疾病、偏頭痛、缺氧、藥物及不良生活型態等。及早診斷與適當治療(如耳石復位術)可有效改善症狀,降低復發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