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失憶症(infantile amnesia)與自我認知發展密切相關。 主要原因在於幼兒在早期尚未建立穩固的自我意識,缺乏將經歷事件與自身連結的能力,因此無法形成持續且可回憶的自傳式記憶。

具體來說:

  • 自我認知的發展是形成童年記憶的關鍵。幼兒隨著年齡增長,開始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擁有獨特的思想和感情,這種自我意識約在4至5歲左右逐漸成熟。當自我意識形成後,兒童才能將過去的經歷組織成有意義的自傳記憶,並能在成年後回憶這些事件。

  • 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的發展也與此相關,指的是兒童理解自己與他人擁有不同的信念和思想,這有助於記憶的編碼和儲存。

  • 語言能力與成人的記憶對話對自我認知和記憶的鞏固也非常重要。成人透過與兒童的對話,幫助他們將生活事件編織成連續的敘述,促進記憶的穩固與回憶。

  • 神經科學研究顯示,記憶的形成涉及海馬體與前額葉皮層的協同作用,早期記憶可能因這些腦區間的連結尚未成熟而無法長期保存。

此外,童年逆境或創傷會影響大腦發展和自我認知,進而可能影響記憶功能和心理健康,但這屬於童年失憶症之外的更廣泛心理發展議題。

所以,童年失憶症反映了幼兒自我認知尚未成熟,無法有效將經歷事件與自我連結,導致早期自傳記憶難以保存和回憶。自我認知的發展是突破童年失憶症限制、形成持續自傳記憶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