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失憶症(嬰兒遺忘症)是指成年人無法回憶起大約2至4歲之前的情景性記憶(即對具體事件或情境的記憶),並且隨著時間推移,對10歲之前的記憶也可能比想像中更模糊或缺失。

這種現象並不代表嬰幼兒沒有記憶能力。研究顯示,嬰兒從6個月大起就能記住一些事件,且隨著年齡增長,記憶保持的時間越長,例如20個月大的嬰兒能記得超過一年。然而,這些早期記憶在成年後往往無法被提取出來。

造成童年失憶症的主要原因包括:

  • 大腦發育尚未成熟:嬰幼兒時期大腦,特別是負責記憶的海馬迴和大腦皮層,仍在快速發育和重塑,神經連接不斷變化,導致早期記憶難以長期保存。

  • 語言能力不足:語言是記憶編碼和回憶的重要工具,3歲前嬰幼兒語言尚未發展成熟,無法將經歷轉化為語言形式的記憶,影響記憶的儲存和提取。

  • 記憶檢索困難:最新研究指出,嬰兒時期的記憶可能仍存在於大腦中,但成年後因檢索機制不同,無法有效回憶。

所以,童年失憶症是由大腦發育、語言能力和記憶檢索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正常現象,反映了人類記憶系統在生命早期的特殊運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