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前的記憶缺失(嬰兒失憶症)是正常現象,主要原因包括大腦發育尚未成熟和語言能力不足,導致早期經歷無法有效編碼與儲存成長期記憶。不過,雖然具體事件難以回憶,三歲前的情緒和感受(如溫暖、快樂、害怕、悲傷)仍然敏感且強烈,這些情感記憶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和行為模式。

具體來說:

  • 大腦發育重塑:三歲前大腦神經元連接不穩定,隨著大腦快速發育,早期形成的神經連結和記憶可能被新的連結覆蓋或重組,導致早期記憶消失。

  • 語言能力限制:語言是記憶編碼和回憶的重要工具,三歲前語言尚未成熟,難以將經歷轉化為語言形式的記憶,這使得這些記憶難以長期保存。

  • 情緒記憶存在:儘管具體事件記憶缺失,嬰幼兒對情緒和感受的記憶較為敏感,這些情緒體驗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個體的心理發展和行為。

  • 記憶形成與維持差異:研究指出,嬰幼兒已具備形成短期記憶的能力,但海馬體等負責長期記憶鞏固的腦區尚未成熟,導致長期記憶的維持和提取受限。

  • 生活規律與記憶鞏固:規律的生活節奏和固定的睡前故事等習慣,有助於孩子大腦建立長期記憶,缺乏這些可能影響記憶的形成。

所以,三歲前的記憶缺失主要是大腦結構與功能發展的自然結果,雖然具體事件難以回憶,但當時的情緒體驗和感受仍深刻影響個體的成長與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