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期的記憶編碼、儲存與提取機制主要涉及海馬體及其神經發展,並且與語言能力和神經化學調節密切相關。研究顯示,嬰兒約在1歲左右開始在海馬體中編碼事件記憶,這是記憶形成的關鍵階段。在此之前,嬰兒的海馬迴已經能進行某些形式的「統計學習」,即從經驗中提取模式,但具體的情景記憶(事件記憶)則較晚發展。

記憶編碼:

  • 嬰兒在1歲左右,海馬體開始活躍參與事件記憶的編碼,能將所見的影像或事件轉化為可維持的記憶痕跡。
  • 3個月大的嬰兒海馬迴已能進行統計學習,這是較早期的記憶形式,與情景記憶使用不同神經路徑。

記憶儲存:

  • 嬰幼兒的大腦會選擇性儲存重要記憶,並透過神經發展和神經化學調節(如GABA活性)影響記憶的保存與遺忘。
  • 3歲前的記憶並非完全消失,而是可能因語言能力不足和神經機制限制,導致無法有效轉化為長期可提取的語言化記憶。

記憶提取:

  • 嬰幼兒期記憶的提取受到神經化學物質GABA的調節,GABA活性較高可能抑制記憶的提取,這是嬰兒遺忘症(童年失憶症)的一個神經生物學基礎。
  • 記憶提取困難不代表記憶不存在,而是檢索機制尚未成熟,適當刺激下仍可喚起早期記憶。

所以,嬰幼兒期的記憶機制是由海馬體發展驅動的編碼過程開始,經由神經化學調節影響儲存與提取,語言發展則是促進記憶轉化與提取的重要因素。這些機制共同解釋了嬰幼兒期記憶的形成、保存及後續難以回憶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