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馬迴在嬰兒記憶形成中扮演關鍵角色,但其發育特性也與嬰兒期記憶的特殊現象——嬰兒遺忘症(童年失憶症)密切相關。

海馬迴的功能與記憶形成
海馬迴主要負責短期記憶的儲存、新經驗的初步記憶建立,以及情緒記憶的處理。當嬰兒接收外界資訊時,這些訊息會經過初步處理後傳送到海馬迴,暫時以神經元動力模式存放,並在深層睡眠時轉移至大腦皮質,形成穩定的長期記憶。因此,海馬迴被視為「臨時記憶庫」,是記憶從短期到長期轉換的關鍵結構。

海馬迴發育與嬰兒記憶的特殊性
嬰兒期海馬迴中存在高度的神經發生(新神經元生成),這一特性在發育時期尤為明顯,並且持續到成年期但逐漸減少。動物研究顯示,這種高度神經發生的狀態會降低持續性記憶的形成,原因可能是新生神經元與現有神經元間的競爭,以及原有記憶迴路中突觸的替換,導致記憶容易被遺忘。

嬰兒遺忘症的機制
由於嬰兒期海馬迴的神經發生活躍,記憶的鞏固過程尚未成熟,且海馬迴與大腦皮質間的交流(如漣波振盪)尚未充分發展,這使得嬰兒期形成的記憶難以長期保存,導致成人後難以回憶嬰兒時期的事件,即所謂的嬰兒遺忘症。

總結來說,海馬迴的發育狀態直接影響嬰兒記憶的形成與保存。高度的神經發生雖促進神經網絡的塑性與發展,但同時也使得嬰兒期的記憶不易被長期鞏固,這是嬰兒遺忘症的生物學基礎。隨著海馬迴逐漸成熟,記憶的穩定性和持久性也隨之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