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米與日本米的口感差異主要在於甜味與旨味的強弱,但整體口感相似,尤其是台灣改良品種如「台南16號」與日本越光米非常接近。

具體來說,台灣米多為日本米品種改良而來,特別是「台南16號」是以日本越光米為母株改良,基因相似度達95%,保有越光米的Q彈與保水特性,且更適合台灣氣候種植。台灣米飯口感Q彈有嚼勁,米粒晶瑩剔透,但甜味和旨味稍弱於日本越光米。因此,當搭配有調味的料理(如燒肉、咖哩、牛丼)時,台灣米與日本米幾乎無差異;但若是冷飯糰或便當等冷食,可能會感受到口感上的不同。

此外,台灣常見的米種如台稉9號(壽司米)和台農71號(香米)各有特色,台稉9號黏性佳、適合壽司,台農71號則帶有淡淡芋頭香,米飯Q軟且有黏性。日本越光米因氣候與栽培條件不同,口感和香氣更為迷人,但台灣米透過品種改良已能接近這種品質。

總結:

特點 台灣米(如台南16號) 日本越光米
口感 Q彈有嚼勁,保水性佳,米粒晶瑩剔透 Q彈、保水,口感軟糯,香氣濃郁
甜味與旨味 稍弱於日本米 甜味與旨味較強
適合料理 搭配調味料理表現佳,冷食時口感略有差異 適合冷食如飯糰、便當,口感更佳
品種背景 多為日本米改良品種,適合台灣氣候 原產日本,氣候條件影響口感與香氣

因此,台灣米在口感上已非常接近日本米,尤其是改良品種,但在甜味和香氣上仍有細微差異,這些差異在不同料理方式下的感受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