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家長」這個稱呼源自於對某些家長行為的形象化比喻,指的是那些過度保護、情緒激烈且對學校或老師提出無理要求的家長。這些家長通常以自我為中心,對教師缺乏尊重,甚至會無理取鬧、干涉學校教學管理,嚴重影響教育秩序。
這個詞最早是日本教育界的和製英語「モンスターペアレント」(怪獸家長)的中文譯名之一,意指「怪物家長」或「恐龍家長」,用來形容這類家長的「霸道」和「難以溝通」的特質。1990年代後期,隨著教師社會地位下降及消費者意識抬頭,部分家長認為付費就應該獲得特殊待遇,導致此類行為增加。
「恐龍」一詞形象地表達這些家長像史前巨獸般難以駕馭,且行為粗暴、情緒不穩,常常「橫衝直撞」,不顧他人感受和規矩。他們的典型行為包括深夜不斷打電話給老師、在群組公審老師、無限寵溺孩子並替孩子頂罪等。
所以,「恐龍家長」之名反映了這類家長在教育環境中帶來的困擾與挑戰,強調其情緒不成熟、過度干涉及不尊重教師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