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哄睡的壓力主要來自於寶寶睡眠困難及夜間頻繁醒來,這會導致媽媽生理與心理的疲勞與焦慮,進而影響睡眠品質。寶寶若缺乏自我安撫入睡的能力,容易夜間驚醒,增加媽媽的照顧負擔與壓力。

針對媽媽哄睡壓力與寶寶睡眠行為的調適建議包括:

  • 建立寶寶自我安撫能力:避免寶寶每次醒來都立即被抱起或哄睡,讓寶寶學習自行入睡,有助減少夜間驚醒次數。

  • 觀察寶寶睡眠訊號並適時哄睡:當寶寶出現打呵欠、揉眼睛等想睡的訊號時,立即進行安撫與睡眠儀式,避免寶寶過度疲勞而哭鬧難安撫。

  • 避免睡前過度刺激:睡前避免激烈遊戲、電子屏幕等刺激,保持安靜環境,幫助寶寶平靜入睡。

  • 規律餵養與舒適環境:確保寶寶餵飽、尿布乾淨、穿著舒適,避免因飢餓或不適醒來,延長睡眠時間。

  • 母嬰同室有助減少壓力:母嬰分房或分床會增加母嬰雙方的生理壓力(皮質醇升高),影響睡眠品質,建議母嬰同室以促進情緒穩定與良好睡眠。

  • 媽媽自身的壓力調適:產後媽媽因荷爾蒙變化、夜間照顧寶寶導致睡眠中斷及心理壓力,建議尋求社會支持、適當休息與情緒紓解,減輕焦慮與失眠。

綜合以上,媽媽在哄睡寶寶時,應注重培養寶寶的自我安撫能力,配合適當的睡眠儀式與環境調整,同時關注自身的身心健康,才能有效減輕哄睡壓力並促進全家良好睡眠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