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產前抑鬱與夫妻關係在台灣呈現相互影響的現象,夫妻關係的支持性對孕婦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響,反之孕婦的抑鬱狀態也會影響夫妻互動與婚姻調適。
在台灣,約有13%的孕婦會罹患產前或產後憂鬱症,尤其是首胎孕婦在懷孕16週及產後4週的憂鬱率較高。產前憂鬱症狀包括睡眠障礙、情緒煩躁、無法專心、持續憂傷、對活動失去興趣,甚至有自殺念頭,這些症狀會影響夫妻間的情感交流與互動。
研究指出,孕婦若缺乏伴侶的支持,憂鬱症的風險會顯著增加。美國麻州大學的研究發現,孕期夫妻共同接受產前關係檢查,有助於強化夫妻關係並降低孕期及產後的情緒和焦慮症狀。這顯示夫妻間的支持與溝通是減輕孕婦心理壓力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台灣的研究也發現,孕期婚姻關係的調適狀況會影響父親的情緒健康,婚姻關係不佳的父親在孕後期更容易出現憂鬱和焦慮症狀。與男方父母同住的父親其憂鬱和焦慮比例較低,顯示家庭支持系統對夫妻雙方情緒皆有正面影響。
孕期心理壓力的來源包括對母子健康的擔憂、家庭角色轉變、缺乏社會支持及對未來的不確定感,這些壓力不僅影響孕婦,也會波及夫妻關係。因此,台灣衛福部已開始推動孕期憂鬱篩檢與免費諮商服務,並建議將父親納入孕期衛教課程,以促進夫妻共同面對孕期挑戰。
綜合來看,台灣孕期產前抑鬱與夫妻關係呈現雙向影響:良好的夫妻支持能減輕孕婦憂鬱,反之孕婦的心理狀態也會影響夫妻關係的質量,進而影響整體家庭的心理健康與功能。因此,孕期夫妻共同參與心理健康促進與關係維護的介入措施,是提升孕期心理福祉的重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