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躁症患者的低腹敏飲食原則主要是透過限制攝取含有高FODMAP(發酵性寡醣、雙醣、單醣和多元醇)的食物,減少腸胃不適與症狀發作,並分階段逐步恢復飲食,達到長期管理的效果。

具體管理方法與原則如下:

  • 三階段飲食法

    1. 完全低腹敏期(約6~8週):只吃低FODMAP食物,如白米、糙米、蛋、葉菜類青菜、蔥綠、薑、奇異果、木瓜,以及以蔗糖、葡萄糖製成的食品。避免小麥、黑麥、豆類、乳製品、高果糖玉米糖漿等高FODMAP食物。
    2. 逐步重新引入期(約6~8週):在症狀改善後,逐步嘗試重新引入部分高FODMAP食物,找出個人可耐受的食物種類與量,建立個人化飲食。
    3. 個人化維持期:根據第二階段結果,調整長期飲食,避免誘發症狀的食物,維持腸道健康。
  • 飲食細節與注意事項

    • 保持足夠的纖維攝取,選擇低FODMAP且高纖維的蔬菜和水果,有助改善腸躁症症狀。
    • 食物的腹敏含量會受攝取量、成熟度、加工方式影響,例如蒜頭、洋蔥、香蕉的腹敏程度不同,需依個人體質調整。
    • 執行期間避免含難消化醣類的食物,減少腸道發酵與氣體產生,緩解腹脹、腹痛等症狀。
  • 療效與建議

    • 研究顯示約有七成以上腸躁症患者在低腹敏飲食下症狀明顯改善,生活品質提升。
    • 建議在專業營養師或醫師指導下進行,以確保營養均衡與飲食安全。

所以,腸躁症患者透過低腹敏飲食的三階段管理,先嚴格限制高FODMAP食物,再逐步測試耐受度,最後建立個人化飲食計畫,有助於有效控制症狀並提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