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副食品從泥狀到原型食物的過渡,主要是循序漸進地從液態(泥狀)開始,逐步過渡到半固態,最後到固態食物,並且從低敏食材開始嘗試,逐漸增加食材種類與質地,讓寶寶慢慢適應咀嚼與吞嚥能力的發展。

具體過渡技巧包括:

  • 開始階段(約4-6個月):以液態泥狀食物為主,如蔬菜泥、米糊、粥,使用湯匙餵食,重點是訓練寶寶閉嘴吞嚥能力。

  • 中期階段(約7-8個月):逐漸增加食物的稠度,從泥狀轉為半固態,食物開始有些顆粒感,幫助寶寶練習咀嚼,食材仍以低敏且易消化的穀物、蔬菜、水果為主。

  • 後期階段(約9個月以上):開始嘗試較固態的食物,食物顆粒更大,形狀更接近原型,讓寶寶練習咀嚼與吞嚥的協調,並逐步引入肉類、蛋類等較高蛋白質的食物。

  • 注意事項

    • 每次只添加一種新食物,從少量開始(1-2湯匙),觀察3-5天是否有過敏反應,再逐漸增加份量或換新食材。
    • 避免給予1歲以下寶寶蜂蜜、堅果、帶皮蔬果等易引起過敏或噎食的食物。
    • 食物需徹底洗淨、去皮,並注意食物質地不宜過硬或過大塊,避免噎住。
    • 使用適合的工具(攪拌棒、調理機、搗泥工具)製作食物泥,並根據食材特性調整水分,讓食物泥質地適合寶寶吞嚥。
  • 餵食原則

    • 定時、定量、定位(固定時間、適量食物、固定餵食地點)。
    • 逐步讓寶寶從吸吮轉為咀嚼,培養自主進食能力。

透過以上步驟,家長可幫助寶寶順利從泥狀副食品過渡到原型食物,促進寶寶口腔發展與營養攝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