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副食品的階段性發展與飲食建議可分為三個主要階段,並依寶寶的生理發展與咀嚼能力逐步調整食物形態與種類:
年齡階段 | 食物形態 | 飲食建議與重點 |
---|---|---|
4~6個月 | 糊狀(液態、細泥狀) | - 以奶為主,副食品占10%-30%。 - 一天嘗試1種新食物,從少量開始,觀察過敏或不適反應。 - 食材以天然、新鮮為主,不加糖鹽。 - 主要訓練吞嚥能力。 |
7~9個月 | 泥狀與半固體 | - 副食品占30%-40%,奶量可調整至60%-70%。 - 可開始嘗試多種食物,包含穀類、蛋白質、蔬菜、水果。 - 可開始練習手指食物(Finger Food),促進抓握與咀嚼。 |
10~12個月 | 塊狀與固體 | - 副食品占60%-70%,奶量減少至30%-40%。 - 食物多樣化,開始接近家庭餐桌食物。 - 可逐漸添加調味料(少量糖鹽),促進味覺發展。 |
其他重要建議:
- 新食物添加原則:每次只添加一種新食物,連續2-3天觀察寶寶是否有過敏、腹瀉等不適,確認安全後再嘗試其他食物。
- 過敏食物嘗試:如蛋、魚類等高敏食物也應嘗試,除非反覆出現過敏反應,才暫停並隔幾個月後再試。
- 調味原則:初期不加糖鹽,避免腎臟負擔,接近一歲時可逐步少量添加。
- 奶量調整:隨著副食品比例增加,奶量逐步減少,但1歲前奶仍是重要營養來源。
- 食物多樣化與均衡:副食品應包含穀類、蛋白質、蔬菜、水果,確保營養均衡。
以上建議有助於寶寶順利從全奶飲食過渡到多樣化固體食物,促進吞嚥、咀嚼能力及味覺發展,並降低過敏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