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拒吃副食品時,主要的心理反應包括對新食物的陌生感與排斥、因吃飯產生的壓力感,以及因食物口味或質地不合而產生的抗拒情緒。生理反應則可能表現為用舌頭將食物頂出、吐出食物或不願意張口進食。
具體來說:
-
心理反應:
- 寶寶對副食品的嗅覺、味覺、口感和進食方式感到陌生,容易產生排斥感,這是因為副食品與母乳或配方奶的感受完全不同,需要多次(約10-20次)接觸才能逐漸接受。
- 吃飯時若被強迫或經歷負面情緒,寶寶會將吃飯與壓力、不愉快的回憶連結,導致抗拒進食。
- 食物味道過淡、料理變化少或質地不合(如太稀或無顆粒感)也會讓寶寶失去食慾,心理上產生拒絕。
-
生理反應:
- 寶寶可能用舌頭將食物頂出嘴外,這是對新食物的本能排斥反應。
- 吐出食物或不願意張口,表示生理上不適應或不喜歡該食物的口感或味道。
- 若副食品吃得多,奶量會自然減少,反之若奶量過多,寶寶可能因飽足感而不願吃副食品。
所以,寶寶拒吃副食品是心理與生理雙重因素交織的結果,家長應避免強迫進食,提供多樣化且口感適合的食物,並給予寶寶足夠的時間和耐心去適應新食物,減少吃飯壓力,才能有效改善拒吃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