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理解與表達能力的發展差異主要表現在詞彙量、語句長度、語法複雜度及敘事能力的完整性上。一般而言,語言理解(接收語言訊息的能力)與語言表達(口語或書面表達能力)是相互關聯但發展速度和表現可能不同的兩個面向。
根據研究,語言發展遲緩兒童在表達性語言能力上,無論是詞彙質與量、語句長度或語法複雜度,都明顯落後於典型發展兒童,且在敘事內容和形式上表現較弱,故事較短且句型簡單,語法錯誤較多。而語言理解能力雖然也受影響,但在某些研究中,表達能力的缺陷更為明顯。
以唐氏症兒童為例,他們的語言理解與表達能力均顯著低於同齡正常發展兒童,且兩者之間沒有顯著差異,但整體語言能力偏低,且口語敘述的詞彙數和語句長度都較少。這顯示在某些特殊發展狀況中,理解與表達能力可能同步受限。
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則受到語文環境的影響,語言理解與表達涵蓋語音、語意、語法及語用四個要素,詞彙能力是語意發展的重要指標,理解與表達能力的成熟需要同時涵蓋這些語言層面。例如3-4歲幼兒能理解較抽象詞句(如「一樣/不一樣」),並開始用較複雜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總結來說:
- 語言理解是接收和理解語言訊息的能力,通常發展較早且基礎。
- 語言表達是產出語言的能力,涉及詞彙選擇、語法組織及敘事結構,發展較為複雜且易受限制。
- 發展遲緩或特殊需求兒童在表達能力上常見較大困難,且表達能力的不足會影響其敘事和溝通效果。
- 兩者雖相互影響,但在不同兒童身上可能呈現不同的發展差異,需針對性評估與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