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語言理解能力與非語言溝通行為密切相關,兩者在嬰幼兒語言發展過程中相輔相成。研究指出,嬰兒早期的語音知覺能力(即對語音的辨識與感知)與後續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有正向關聯,且非語言溝通行為(如手勢、表情、眼神交流)是嬰兒在語言尚未成熟前重要的溝通工具,能促進詞彙習得與語言理解。
在台灣的相關研究中,對話式閱讀對發展遲緩幼兒的詞彙能力和語言理解有明顯提升效果,顯示透過互動式語言刺激能促進語言理解能力的發展,而非語言溝通行為則常與語言理解能力並行發展,尤其在自閉症兒童的研究中,非語言溝通能力與表達性詞彙發展呈現關聯。
此外,嬰兒期母親與嬰兒的語言互動品質(如語言清晰度、詞彙豐富度)對語言理解能力有正面影響,且早期的非語言互動(如眼神接觸、肢體動作)有助於語言能力的長遠發展。
綜合來看,寶寶的語言理解能力與非語言溝通行為是互補的發展系統,良好的非語言溝通行為能支持語言理解的提升,而語言理解能力的增強也促進更複雜的非語言溝通技巧形成,這對台灣嬰幼兒的語言發展教育具有重要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