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語言發展常見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
構音/音韻異常:約占10%,俗稱「口齒不清」,可能因口腔動作協調性差、語音聽辨力不足或口腔靈敏度不良所致。表現為說話含糊、咬字不正確,如「兔子」說成「褲子」等。
-
語暢異常(口吃):約占1%,多見於3至5歲幼兒,表現為說話結結巴巴、重複字詞、拉長語音或不適當中斷,通常會隨年齡增長自然改善。
-
語言理解與表達遲緩:如一歲半仍不會用手指指物、不回應名字、不理解熟悉物品名稱、不會說單字等,可能是語言發展遲緩的警訊。
家長在面對幼兒語言發展時,應採取的態度與方法包括:
-
積極聆聽與即時回應:多聆聽孩子的發聲或說話,並給予正面回應和讚賞,鼓勵孩子多說話。
-
不強求發音準確:幼兒初期語言發展不需要求發音完美,家長應將孩子的話正確複述一遍,避免模仿錯音,以免加深錯誤發音習慣。
-
簡化語言並善用視覺提示:家長說話時應簡單、慢速且清楚,搭配手勢、表情、圖片等輔助,幫助孩子理解。
-
逐步增加語言難度:根據孩子的表達,適度加一點難度,促進語言能力提升。
-
創造自然溝通機會:在日常生活中製造互動情境,等待孩子主動表達,並即時回應,保持良好互動。
-
避免嘲笑或責怪:家長應保持耐心和正面態度,不因孩子說話不流利而取笑或責備,反而要讚賞孩子的努力。
-
提供豐富社交環境:安排孩子與同齡小朋友互動,如遊樂場、幼兒園等,有助語言和社交能力發展。
所以,幼兒語言發展問題多樣,家長應以理解、耐心和鼓勵為主,透過簡化語言、視覺輔助、自然互動和正向回饋,支持孩子語言能力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