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羊水氣味在胎兒期就開始影響嬰兒的嗅覺偏好。胎兒從懷孕約第5個月(約20週)開始,會吞嚥並吸入羊水,透過羊水中的化學訊息感知氣味分子,這使得嬰兒在子宮內就能學習並形成對某些氣味的偏好。
具體來說,母親的飲食會改變羊水的氣味,胎兒因此接觸到不同的氣味刺激。例如,孕婦在懷孕後期攝取帶有茴香味的食物,胎兒會對這種氣味產生偏好,出生後也更可能喜歡這類氣味。此外,研究也發現胎兒對羊水中苦味等不同味道會有不同的反應,像是出現哭臉,顯示胎兒能感知並區分羊水中的味道。
這種胎兒期對氣味的學習,可能是演化上讓嬰兒依賴母親飲食偏好的一種機制,幫助嬰兒出生後更容易接受母親常吃的食物,促進親子間的連結與適應。同時,嬰兒出生後也會被母親身上的氣味吸引,這種氣味與羊水氣味有連續性,進一步強化對母親的認同與依賴。
所以,母親羊水的氣味透過胎兒期的嗅覺刺激,塑造了嬰兒出生後對特定氣味的偏好,這種現象反映了胎兒在子宮內的感官經驗對出生後行為的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