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律作息比單純睡眠時間更重要,對健康有顯著正面影響。 最新研究顯示,保持固定的睡眠和起床時間能有效降低早逝風險,甚至比睡眠時長本身更能降低死亡率。例如,京都府立醫科大學的研究發現,作息規律的人死亡風險比不規律者低20%至48%。

規律作息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降低疾病風險:不規律的睡眠與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多種慢性病風險增加有關。規律睡眠有助於維持身體代謝、免疫和心血管系統健康。
  • 維持晝夜節律:規律的作息幫助身體內在時鐘(晝夜節律)正常運作,穩定體溫、荷爾蒙分泌和食慾,促進身體各系統協調。
  • 改善心理健康與認知功能:穩定的睡眠時間能減少焦慮和憂鬱,提升專注力和記憶力,對學習和工作效率有正面影響。
  • 身體預期休息時間:固定的睡眠時間讓大腦能預測休息時間,提升睡眠品質和身體修復效果。

雖然一般建議每晚睡7至8小時,但研究強調,即使睡眠時間稍有差異,規律的作息仍是健康的關鍵。因此,與其執著於睡滿8小時,不如注重每天固定時間上床和起床,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

所以,規律作息能更有效促進身體健康、降低疾病和早逝風險,並維持心理與生理的最佳狀態,這比單純追求睡眠時長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