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無法乖乖待著,可能是正常發展中的活潑好動,也可能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判斷關鍵在於症狀的種類、嚴重度、持續時間及對生活的影響。
正常發展的活潑好動通常表現為孩子活動量大、好動、偶爾坐不住,但仍能在大部分時間內適應學校和家庭生活,且行為不會持續嚴重干擾學習或人際關係。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則有明確的診斷標準:
- 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過多、衝動行為等症狀中,至少有六項以上持續存在超過六個月。
- 例如:無法安靜坐著、經常離開座位、打斷別人談話、衝動行為、難以等待等。
- 這些症狀在7歲前就會出現,且會對學業、人際關係造成明顯負面影響。
- ADHD不是因為管教不當或孩子故意調皮,而是大腦功能上的差異,無法單靠打罵改善,需要耐心和適當的行為訓練。
如何區分?
- 如果孩子只是偶爾活潑好動,能在大部分時間遵守規則,且沒有明顯學習或社交困難,通常屬於正常發展範圍。
- 若孩子的活躍和衝動行為頻繁且持續,且影響學習和生活,建議尋求專業醫師評估,確認是否為ADHD。
所以,孩子無法乖乖待著不一定是過動,需觀察症狀的持續性、嚴重度及對生活的影響,必要時由專業醫師診斷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