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診斷流程與專業評估建議如下:

診斷流程

  1. 多面向資料收集
    診斷ADHD需要綜合多方面資訊,包括患者在不同環境(如學校、家庭)中的行為表現,並且症狀需持續至少六個月以上,且明顯影響生活功能。

  2. 症狀評估
    主要評估兩大症狀群:

    • 注意力缺損(如難以專注細節、容易犯錯、難以持續注意力)
    • 過動/衝動性(如坐立不安、亂跑、難以安靜玩耍)
  3. 專業團隊評估
    由精神科醫師與臨床心理師組成的醫療團隊進行全面評估,包含:

    • 臨床晤談(與患者本人及家長、照顧者等)
    • 行為觀察
    • 電腦化注意力測驗(如CPT-3、K-CPT 2)
    • ADHD量表評估
  4. 病史與功能評估
    評估患者的早期發展史、學校表現、人際關係及日常生活適應情況,確認症狀是否在兩個以上場合出現(例如學校與家中)。

  5. 排除其他因素
    診斷時需排除其他可能導致類似症狀的原因,如焦慮、憂鬱、失眠等心理健康問題,並非因過敏、免疫接種、飲食或環境因素所致。

專業評估建議

  • 尋求精神科醫師與臨床心理師的協助,進行完整的臨床評估與診斷。
  • 使用標準化的量表與測驗工具(如成人ADHD自陳症狀檢核表ASRS)作為輔助,但量表不能取代正式診斷。
  • 評估過程中應包含多方資訊來源(患者、家長、老師等),並進行行為觀察與測驗。
  • 確認症狀的持續性與對生活的影響,避免誤診。
  • 若成人懷疑有ADHD,評估同樣需要專業團隊,並考慮共病狀況。

總結:ADHD的診斷是一個多面向、系統性的過程,需由專業醫療團隊根據症狀持續性、環境多重表現及功能影響,透過臨床訪談、行為觀察及標準化測驗進行全面評估,才能做出準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