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子宮復原異常的警示與就醫建議如下:
警示徵兆:
-
惡露持續不止或大量出血:正常情況下,惡露約在產後3~4週逐漸結束,若持續出血或有大量血塊,可能是子宮收縮不良或胎盤殘留所致,需就醫檢查。
-
子宮位置異常或觸感異常:產後4~6週子宮應恢復至產前大小且摸不到,若子宮仍大且軟,可能是子宮復舊不完全,需進一步檢查。
-
發燒(38℃以上)伴腹痛:可能是子宮感染,尤其剖腹產婦女較常見,伴隨惡臭分泌物時更需警覺。
-
陰道分泌物異常:分泌物顏色異常(黃、綠、白色豆渣狀),伴隨陰部癢、腫、痛及異味,可能有感染。
-
傷口紅腫熱痛或有膿水:自然產會陰傷口或剖腹產傷口若有感染跡象,應立即就醫。
就醫建議:
-
定期產後回診:自然產及剖腹產媽咪應於產後4~6週回診,醫師會透過超音波及內診檢查子宮復原及傷口癒合狀況。
-
惡露異常即刻就醫:若惡露未止或出現大量血塊,應提早回診,醫師會利用超音波檢查是否有胎盤殘留或子宮收縮不良。
-
感染症狀需抗生素治療:若有子宮感染,輕度可口服抗生素,中重度則需使用廣效型抗生素,嚴重者可能需住院治療。
-
促進子宮收縮:醫師可能會開立子宮收縮藥物,日常生活中也應注意休息與適當活動,幫助子宮恢復。
-
注意傷口護理:保持傷口清潔,若有紅腫熱痛或膿水,應立即就醫。
所以,產後媽咪應密切觀察惡露狀況、子宮大小及位置、體溫及陰道分泌物變化,若出現上述異常症狀,應盡速就醫,並依醫師指示定期回診檢查,確保子宮及身體復原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