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產後惡露量是否正常,主要可依惡露的量、顏色及時間變化來觀察,並搭配自我檢查方法:

產後惡露量與顏色的正常變化階段

  1. 產後3~4天:惡露量最多,顏色偏鮮紅,因為血液及子宮內膜組織剝離較多。
  2. 產後4~7天:惡露量逐漸減少,顏色轉為暗紅或粉紅色。
  3. 產後7~9天:惡露顏色變淺,呈褐色。
  4. 產後9天至1個月:惡露顏色接近黃色或白色,流量明顯減少,約1個月內大多排乾淨。

惡露量的判斷標準(以衛生棉浸透程度為例)

  • 微量:一小時內惡露量小於2.5公分(衛生棉上血跡長度)
  • 少量:一小時內惡露量小於10公分
  • 中量:一小時內惡露量小於15公分
  • 大量:一小時內惡露浸透整片衛生棉

自我觀察方法

  • 量的觀察:使用衛生棉,注意每小時惡露浸透的範圍及頻率,若一小時內大量浸透,需特別注意。
  • 顏色變化:觀察惡露顏色是否依時間由鮮紅逐漸變淡,若持續鮮紅或有異常顏色(如灰綠色、惡臭),可能有感染或出血異常。
  • 惡露是否突然變多或停止再來:若惡露量突然增加或停了又來,可能代表身體有問題,應及時就醫。
  • 伴隨症狀:注意是否有發燒、腹痛、惡臭分泌物等異常症狀,這些都可能是感染的警訊。

其他建議

  • 產後約4~6週需回診,醫師會檢查子宮恢復狀況、惡露是否正常排出、傷口癒合情形。
  • 自然產可透過按摩子宮幫助惡露排出,剖腹產因傷口限制,惡露量較少且排出時間較長。

總結:正常的產後惡露會隨時間逐漸減少,顏色由鮮紅轉為褐色再到黃白色,量從多到少,約1個月內排乾淨。自我觀察時,重點是惡露量是否過多(如一小時內大量浸透衛生棉)、顏色是否異常、是否伴隨不適症狀,若有異常應及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