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照光治療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特定波長的藍光(約400至520奈米,最佳波長約425至475奈米)照射新生兒皮膚,使血液中的膽紅素分子吸收光能後發生異構體化(Isomerization)和光氧化作用(Photooxidation),將脂溶性的膽紅素轉變為水溶性異構體,促進膽紅素經由肝臟代謝排出體外,從而降低血中膽紅素濃度,減輕黃疸症狀。

照光治療的效果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

  • 光源的波長與強度(光強越高效果越好)
  • 嬰兒與光源的距離(距離越近效果越佳)
  • 嬰兒身體暴露於光線的面積(裸露面積越大效果越好)
  • 初始膽紅素濃度(越高者下降越快)

治療過程中,嬰兒通常需脫去衣物以增加照光面積,並配戴眼罩以保護視網膜避免光傷害。此外,需監測嬰兒體溫及水分狀態,因照光可能導致體溫不穩或脫水。

關於照光治療的時間建議,一般療程約為2至3天,具體時間依照新生兒的黃疸嚴重程度、出生週數、出生天數及其他危險因子而定。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會根據這些條件調整照光標準及時間。

總結:

  • 原理:藍光促使膽紅素異構化及光氧化,轉為水溶性易排出。
  • 波長:約400-520奈米,最佳425-475奈米藍綠光。
  • 時間:一般2-3天,視個案調整。
  • 注意事項:需眼罩保護、監測體溫與水分、增加照光面積。

這些措施能有效降低新生兒血中膽紅素,避免黃疸引起的神經損害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