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月經不規則與哺乳量有密切關聯,主要是因為哺乳會影響體內的荷爾蒙水平,進而干擾排卵與月經週期。

  • 泌乳激素(Prolactin)濃度上升:哺乳時,尤其是高頻率親餵,會刺激泌乳激素分泌增加。泌乳激素會抑制卵巢排卵功能,導致月經延遲或不規則,甚至出現「排卵性月經」或因雌激素濃度不穩定而造成的「撤退性出血」。

  • 哺乳量與月經恢復時間:無哺乳的媽媽通常在產後6至10週月經會開始恢復;而有哺乳的媽媽,月經恢復時間較晚,約在產後4至6個月,且月經週期常較不規律。哺乳量及哺乳頻率越高,泌乳激素濃度越高,月經恢復越晚。

  • 月經不來不代表不會懷孕:由於哺乳造成的月經不規則,並非絕對避孕,仍有懷孕風險。

  • 無哺乳但月經不規則:若產後未哺乳但月經仍不規則或不來,可能與排卵功能尚未恢復、泌乳激素異常、產後壓力、甲狀腺功能異常或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等因素有關,建議尋求醫療評估與治療。

總結來說,哺乳會透過泌乳激素抑制排卵,導致產後月經延遲或不規則,哺乳量及頻率越高,月經恢復時間越晚,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若月經長期不規律或異常,應及早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