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月經週期不規則與分泌物的常見疑問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產後月經不規則的原因
- 泌乳激素影響:哺乳期間,因泌乳激素(催乳素)濃度上升,會抑制卵巢排卵,導致月經週期不規則或延遲恢復。高頻率親餵哺乳會使泌乳激素持續高濃度,月經可能長時間不來。
- 身體恢復過程:產後子宮內膜及胎盤組織排出(惡露)需要約10-20天,這段時間陰道出血不算月經,且惡露排完後仍可能斷斷續續出血,讓人難以判斷是否為月經。
- 荷爾蒙失調:產後荷爾蒙分泌尚未穩定,可能導致月經週期短、長、經量多或少等不規則現象。
- 其他因素:壓力、生活作息不規律、甲狀腺功能異常、肝功能異常或子宮疾病等也可能影響月經恢復。
2. 產後分泌物的變化
- 惡露:產後初期的分泌物為惡露,含有血塊、子宮內膜組織及分泌物,顏色會從鮮紅逐漸轉為黃色或白色,持續約2-3週。
- 哺乳期分泌物:哺乳期間因激素影響,陰道分泌物可能較多且顏色不一,斷斷續續出血屬常見現象。
3. 產後月經恢復時間與調理
- 一般產後月經約在產後6-8週開始恢復,但哺乳媽媽可能延遲更久。
- 流產後月經不規則也常見,通常約1個月恢復正常,但人工流產者可能持續3個月不規則。
- 調整生活作息、均衡飲食、適度休息有助於月經週期恢復穩定。
4. 何時需就醫
- 若產後出血量過多、持續時間過長、伴隨異味或嚴重腹痛,建議及早就醫檢查。
- 月經長期不來或出血異常,也應尋求婦科專業評估。
所以,產後月經不規則及分泌物變化多因泌乳激素影響及身體恢復所致,多屬正常現象,但若有異常症狀應及時就醫確認。